“40球!半个世纪后,德甲仍在等待下一个盖德·穆勒”
1971-72赛季的德甲,拜仁慕尼黑以摧枯拉朽之势轰入101球夺冠,而缔造这一神话的核心,正是那个身高仅1.76米、却以40粒进球单赛季轰穿所有防线的小个子——盖德·穆勒。这一纪录尘封51年,直至莱万在2020-21赛季以41球改写,但穆勒的传奇远非数据可概括。他的每一次触球,都是对“禁区杀手”最极致的诠释。
1971年8月14日,新赛季揭幕战对阵杜塞尔多夫,穆勒便用一记“反物理”射门宣告王者归来。第33分钟,拜仁右路传中落点靠后,穆勒在两名后卫夹击下突然反向腾空,用右脚外脚背将即将出底线的球凌空垫入网窝。这一进球被《踢球者》称为“违背重力的艺术”,也奠定了穆勒赛季的基调——在看似无解的防守中创造可能。
关键战役出现在1972年4月对阵沙尔克04的争冠焦点战。第78分钟,拜仁1-1僵局下,穆勒在禁区弧顶背身接球,瞬间转身抽射,皮球击中横梁下沿弹入。赛后技术统计显示,此球射门角度仅8度,但球速高达112公里/小时。“他总能在后卫抬脚的0.5秒间隙完成射门,”时任沙尔克主帅感叹。
穆勒当赛季的40球仅用32场完成,场均1.25球,其中23球来自禁区内,12球为首次触球即破门。更恐怖的是,他仅需3.1次射门便能转化1球,而同期射手王竞争者海因克斯(门兴)需5.8次。
纵向对比,穆勒的40球纪录直到2004年才被“球形闪电”艾尔顿以28球接近(差距达12球)。横向来看,1971-72赛季欧洲金靴评选中,穆勒领先第二名葡萄牙联赛的尤西比奥11球——这种统治力,唯有2012年的梅西(50球)可堪比拟。
穆勒的40球与莱万的41球,恰似德甲两个时代的注脚。前者诞生于“自由进攻”的1970年代,拜仁全队场均跑动仅8公里,穆勒凭借鬼魅跑位弥补;后者则受益于现代足球的高压逼抢体系,莱万场均冲刺次数(28次)是穆勒时代的3倍。
但两人核心特质惊人相似:极致效率。穆勒的7次金靴中,3次场均超1球(1970、1972、1973);莱万则在2020-21赛季创下“9分钟5球”神迹,两人共享德甲历史射手前二的宝座。
尽管莱万打破穆勒的单赛季纪录,但老帅拉特克的评价一针见血:“盖德在电话亭里都能进球,而罗伯特需要半条跑道。”穆勒的40球中,67%来自6码区内,其“小空间作业”能力至今无出其右;莱万则更多依赖全面性,2020-21赛季的41球包含5记禁区外远射。
若论时代影响力,穆勒的40球直接助推拜仁开启欧洲霸主之路(随后三连冠欧冠);莱万的纪录则伴随拜仁2020年六冠王伟业,个人加冕世界足球先生——一个定义古典,一个重塑现代。
当哈里·凯恩2023-24赛季以36球冲击纪录时,德甲官网仍将穆勒1972年的数据置顶对比。这或许是对传奇最好的致敬:真正的伟大,从不因时间褪色,而是成为丈量后世的标尺。